【韦驮】:全称韦驮天,梵文称“塞达陀”。在许多佛经中都曾记载韦驮守护佛法,保护僧人的传说。据说他疾走如飞,勇猛善战,而且忠心耿耿。传说当初曾有捷疾鬼将释迦牟尼涅般后的两颗牙齿盗走,幸亏韦驮从后面追赶而至,将佛牙重新夺回。寺院殿堂中韦驮一般有两种塑像,一是两足平立,十指合掌,横宝杵于两腕间,表示欢迎外来僧人留居寺中参学;二是左手握宝杵拄地,右手叉腰,意味该寺不接待外来的云游僧人。
【竖三世佛】:即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佛,像设为:左为过去世燃灯佛,中为现在世释迦牟尼佛,右为未来世弥勒佛。
【横三世佛】:指三个世界的佛,像设为:左为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,中为婆娑世界释迦牟尼佛,右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。
【释迦牟尼佛】:也称“如来佛”,佛教创始人,也被信徒称为“世尊”“如来”。释迦牟尼,名悉达多,族名乔达摩,大约生于公元前565年,现在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国。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,释迦是古印度种族的名称,牟尼是“圣人”、“贤人”或“寂寞”的意思,释迦牟尼的意思就是“释迦族中的贤人”。
【文殊菩萨】:文殊是梵文“文殊师利”音译的略称,按照意译,他还有“妙德、妙吉祥”等别称。在寺庙中,他作为专司“智慧”的胁侍,塑在大雄宝殿中释迦牟尼佛左侧,与专司“理”的右胁侍普贤菩萨并立,三像合称“华严三圣”,但有时在大殿东首朝南,文殊菩萨像也被单独供奉。其塑像多是坐莲花宝座,骑一头青狮,手持宝剑。文殊师利是以智慧超群而著称与世,其座下青狮和手中宝剑就是用来象征着他智慧的威猛锐利。文殊菩萨的道场在我国山西省五台山。
【普贤菩萨】:音译为“三曼多跋驼罗”,普贤是梵文的意译,意谓无限恭贺之意。它的含义是:普及佛教所宣称的善行善愿。他与文殊菩萨智慧、证德相对应,主一切诸佛的理德、行德。普贤菩萨的塑像特点是面貌端庄慈祥,手持莲花,以跏趺的姿势坐在一只六牙白象身上。普贤菩萨的道场在我国四川省峨眉山。
【观音菩萨】: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,又称作“观自在、光世音、观世自在“,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,简称观音。观世音以慈悲著称,所以他的名号又叫”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“。慈悲是佛菩萨精神的主要特征,给人以快乐曰”慈“,拔除人痛苦曰”悲“。一般来说,“大悲菩萨”专指救苦救难的观世音,“大慈菩萨”则指弥勒佛。